
提到徐景贤,或许不少人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,但在20世纪60到70年代的上海,他却是个人人皆知的重要人物,毕竟那时他是上海市的市委书记。然而,徐景贤的崛起,并非完全凭借个人能力,更多的是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促成的“奇迹”。与此同时,徐景贤也因受一些不法之人的操控,犯下了一些错误,最终经历了隔离审查和入狱服刑的惩罚。即使在出狱之后,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困顿与艰难。
徐景贤出生在1933年,上海的一个相对富裕的商人家庭。父亲徐宗俊是一名教师,亦是中共的地下党员。尽管徐景贤年幼时并不知晓父亲的身份及其革命理念,家庭中的战争与苦难也都被巧妙地隔绝开来,他因此能够安全、安稳地度过那段动荡的岁月,并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接受了优越的教育。
新中国成立后,父亲的特殊身份为徐景贤提供了不少机会,也为他的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。凭借着不小的学识,徐景贤得到了不少重要领导的关注,也成为了当时重点培养的年轻人才之一。与此同时,他在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,曾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创作奖,这使得他受到上海市领导的青睐。18岁时,他便被安排进入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工作,后又加入了市委的写作班。
展开剩余69%然而,正是在这个阶段,徐景贤的命运发生了转折,逐渐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,成为了“造反书生”。他所在的上海市委写作班,实际上是由张、姚等人授意成立的。在这些人的影响下,徐景贤从一名文艺青年,逐步变成了极力攻击上海市委的“急先锋”。他借助激进的笔触,大肆打压、贬低了一批市委干部,许多人在遭遇污蔑后甚至被迫害致死。作为帮凶,徐景贤的手上也沾满了无数的血债。然而,由于他顺应了当时权势强大的团体,上海一大批高层干部接连“倒台”之后,他的仕途也因此迅速上升。
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,徐景贤终于如愿以偿地坐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上海市委书记职位,然而,命运往往是捉弄人的。“善恶终有报”,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,徐景贤曾经的得意时光并没有长久。随着国家开始清理党内外的腐败与混乱,徐景贤也没有逃过被追责的命运。
1976年,在试图组织武装反抗中央派驻上海的工作组失败后,徐景贤被撤销了所有职务,并迅速遭到逮捕与审查。1980年,他被开除党籍,并被判刑入狱服刑。失去自由后,徐景贤反而逐渐冷静了下来,他开始深刻反思自己过去的激进行为和错误决策,并多次写信给外界的亲友,告诉他们自己并不需要过多担心。
进入90年代后,徐景贤因为患病严重,在60岁左右时被批准保外就医。他在医院里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,直至1995年5月,才刑满释放回到了家中。时年62岁的他,虽然被释放,但生活并未因此变得富足或舒适。徐景贤随家人一起住进了上海石库门附近的一间老旧阁楼,生活极为拮据。没有退休金,也没有任何收入来源,每日节衣缩食成了常态。然而,尽管生活艰难,徐景贤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,他相信自己还有机会重新开始,并决定为自己的过往写下回忆录,以此来反思并忏悔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。
徐景贤确实如愿写下了他的回忆录,这也许是他对自己生命的最后一份交代。他不再害怕死亡,甚至在晚年多病缠身的情况下,拒绝了任何手术治疗,而是早早立下遗嘱,决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研究。2007年,74岁的徐景贤在上海因病去世。按照他的遗愿,家人将他的遗体捐赠给了上海中山医院,用于医学研究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